逐夢“慶”園 ? 共創未來——廣州大學2023年誠邀海外優秀人才
來源:
作者: 編輯:chen 發布時間:2022-12-06 14:35 點擊數: Views
一、學校簡介
廣州大學(Guangzhou University)于2000年合并組建,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,現有大學城、桂花崗、黃埔研究院/研究生院“一校三園”。學校學科門類齊全、綜合性強,設有25個專業學院,涵蓋十大學科門類?,F有1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,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。工程學、計算機科學、化學、材料科學、環境/生態學、社會科學總論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%,其中工程學、計算機科學已進入或接近2‰。學校有6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“沖一流”重點建設學科、14個廣東省重點學科;13個學科上榜2022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,31個學科上榜軟科2022年“中國最好學科”;學校在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位列主榜第91位;在202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榜中位列世界第521位,中國內地高校第78位;在US.News2023世界大學排名位列世界大學第551位、中國內地高校第56位;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601-800位。
學校堅持科技創新戰略,面向產業和經濟社會主戰場,重點布局“重大基礎設施安全+智慧運維創新樞紐”“網絡空間信息+智能應用技術創新樞紐”等2個創新樞紐,新材料新裝備新制造交叉創新等5個學科與科技創新平臺?,F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(含培育基地)5個,省部級科研平臺73個。
在廣東省和廣州市的大力支持下,學校堅持人才強校,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,一批有志之士、青年才俊,尤其是一批海外青年英才集聚廣州大學,形成近悅遠來的和諧奮進人才氛圍,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重要作用。接下來我們將重點發力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優秀青年才俊,朝氣蓬勃、奮發創新、行穩致遠的廣州大學期待與您共同追逐夢想、一起創未來。
二、海外優青項目
(一)項目介紹
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2021年起,為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人才資助體系,充分發揮科學基金引進和培養人才的功能,吸引海外優秀青年人才回國(來華)工作,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(海外)。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(海外)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、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(含非華裔外籍人才)回國(來華)工作,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,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,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,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。
(二)申請條件
1.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(海外)的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:
(1)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,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,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;
(2)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(含)以后;
(3)具有博士學位;
(4)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、工程技術等;
(5)在2023年4月15日前,一般應在海外高校、科研機構、企業研發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,且具有連續 36個月以上工作經歷;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且業績特別突出的,可適當放寬工作年限要求;
(6)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,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杰出人才的發展潛力;
(7)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(來華)工作,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國(來華)工作。獲資助通知后須辭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無工作,全職回國(來華)工作不少于3年。
2.限項要求:
執行中央有關部門關于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要求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支持期內只能承擔一項,不能逆層次申請。
(三)配套待遇
1. 納入廣州市事業單位編制,聘為教授崗位。
2.學校提供協議有競爭力的績效年薪。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100萬—300萬,期限3年。廣東省按入選人才實際情況原則上不少于國家標準提供配套資助。由學校提供優渥的稅前住房補貼,提供三年期的過渡性周轉房一套。提供研究生招生指標。提供實驗空間、辦公空間,支持組建創新科研團隊等。
3.學校按學科基礎和實際需要提供相應的科研啟動經費額度,納入“2+5”學科與科研創新交叉平臺統籌管理。
4.符合條件者可享受廣州市政策相應的住房補貼待遇;海外優秀留學歸國人員可申報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項目,享受國家和地方配套經費。
5.協助辦理廣東省“人才優粵卡”和廣州市“人才綠卡”,享受廣東省及廣州市提供的人才一站式配套服務。
6.享受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,對符合相關條件的人才,將由政府給予財政稅收補助。
7.符合屬地義務教育招生條件和要求的情況下,可安排適齡子女就讀廣州大學附屬學校。
三、學?!鞍偃擞媱潯比瞬?/span>
(一)領軍人才。師德高尚、學風正派的學者,學術造詣高深,取得所在學科領域國際公認的突出成就,能帶領本學科趕超或者保持國內外領先水平的領軍人才。年齡原則上不超50周歲。
(二)青年杰出人才。具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和較大的發展潛力,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,取得高質量原創性科研成果并獲國際同行專家認可的青年學者,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或在海外高校、研究機構等有兩年以上科研工作經歷的青年杰出人才。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。
(三)工作和生活待遇
1.納入廣州市事業單位編制。
2.根據自身條件聘教授或副教授。
3.提供全國有競爭力的協議年薪制薪酬和配套待遇:
(1)提供有競爭力的協議績效年薪;
(2)科研啟動經費面議,均納入“2+5”學科與科研創新交叉平臺統籌管理;
(3)符合條件者可享受廣州市政策相應的住房補貼待遇(特別優秀的領軍人才面議);海外優秀留學歸國人員可申報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項目,享受國家和地方配套經費;
(4)協助辦理廣東省“人才優粵卡”和廣州市“人才綠卡”,享受廣東省及廣州市提供的人才一站式配套服務;
(5)享受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,對符合相關條件的人才,將由政府給予財政稅收補助;
(6)協助解決住房問題,市、區公租房或學校過渡性住房可供選擇;
(7)符合屬地義務教育招生條件和要求的情況下,可安排適齡子女就讀廣州大學附屬學校。
四、應聘方式與材料要求
(一)海外優青項目請于2023年3月15日前聯系人事處,請符合條件且有意向申報者將簡歷材料發至郵箱gdzp88@gzhu.edu.cn,郵件主題請注明“海外優青申報”。簡歷應包含個人基本信息、聯系方式、學習和工作經歷、主要學術成就等。
(二)“百人計劃”人才在2023年度內長期有效,因崗位需求情況有變動,應聘人員可先與各相關學院或科研機構取得聯系。
(三)“百人計劃”人才申請請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系各學院(科研機構),向所應聘學院(科研機構)提供下列完整材料:
1.個人信息:包括身份證或護照復印件,個人簡歷、學歷和學位證明(海外歸國的還需提供留學人員歸國及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材料),教學科研經歷等;
2.教學科研計劃;
3.學術代表作:原則上應提交不少于3篇近5年內應聘者為第一作者或主要通訊作者的代表作(含論文、著作、專利、藝術作品等);海外應屆畢業生還可提供博士論文稿;
4.主持科研項目及經費情況;
5.其他能證明教學科研水平的材料。
五、聯系方式
(一)廣州大學人事處(對接海外優青項目)
聯系人:王老師、李老師
電 話:020-39341749
E-mail:gdzp88@gzhu.edu.cn
通訊地址: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
郵 編:510006
學校網址:http://www.developerarsenal.com
(二)各學科與科研創新平臺及學院/科研機構招聘專業和聯系方式詳見附件。
廣 州 大 學
2022年12月5日
附件:各學科與科研創新平臺及學院/科研機構招聘專業和聯系方式
學科與科研創新交叉平臺 |
學院(科研機構) |
招聘學科專業 |
聯系人 |
辦公電話 |
郵箱 |
|
|
重大基礎設施安全 + 智慧運維創新樞紐 |
土木工程學院(含工程抗震研究中心、風工程與工程振動研究中心) |
土木工程、交通工程專業 |
鞏老師 |
020-39366955 |
tmxyrc@gzhu.edu.cn |
|
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|
建筑設計與理論、城鄉規劃學、風景園林學等專業 |
王老師 |
020-39366977 |
jzxyrc@gzhu.edu.cn |
|
網絡空間信息+ 智能應用技術創新樞紐 |
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(含應用數學研究中心) |
數學等專業 |
孟老師 |
020-39366859 |
sxxyrc@gzhu.edu.cn |
|
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、人工智能技術、軟件工程等專業 |
莫老師 |
020-39366375 |
jjxyrc@gzhu.edu.cn |
|
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 |
信息與通信工程、電子科學與技術、集成電路等相關專業 |
李老師 |
020-39337449 |
yli_jade@gzhu.edu.cn |
|
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、軟件工程、網絡空間安全、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專業 |
花老師 |
13886232392 |
gdwyy_zhaopin@gzhu.edu.cn |
|
計算科技研究院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、軟件工程、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專業 |
饒老師 |
020-39366413 |
jky@gzhu.edu.cn |
|
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研究院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、軟件工程、人工智能技術、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專業 |
閆老師 |
15920341511 |
iaandib@gzhu.edu.cn |
|
新材料新裝備新制造交叉創新平臺 |
化學化工學院 |
化學及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專業 |
高老師 |
020-39366902 |
hgxyrc@gzhu.edu.cn |
|
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 |
物理學、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 |
溫老師 |
020-39366871 |
wdxyrc@gzhu.edu.cn |
|
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(含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) |
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、電氣工程、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專業 |
陳老師 |
020-39366923 |
jdxyrc@gzhu.edu.cn |
|
地理空間信息與智慧生態環境交叉創新平臺 |
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 |
地理學、測繪科學與技術、遙感科學與技術 |
秦老師 |
020-39366890 |
dlxyrc@gzhu.edu.cn |
|
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|
環境科學、環境工程等專業 |
唐老師 |
020-39366937 |
hjxyrc@gzhu.edu.cn |
|
大灣區環境研究院 |
環境科學、環境工程等專業 |
宋老師 |
020-39386084 |
dwqhjyjy@gzhu.edu.cn |
|
合成生物學與智能育種/精準醫療交叉創新平臺 |
生命科學學院 |
生物學、生物工程、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 |
趙老師 |
020-39366915 |
skxyrc@gzhu.edu.cn |
|
大數據/認知科學與智慧教育交叉創新平臺 |
教育學院(師范學院) |
心理學、認知科學、教育技術專業 |
莫老師 |
020-39366750 |
jyxyrc@gzhu.edu.cn |
|
數字經濟與數字文化交叉創新平臺(所列專業不適用于海外優青項目) |
管理學院(旅游學院) |
管理科學與工程、工商管理、會計學、旅游管理專業 |
顏老師 |
020-39366799 |
ggxyrc@gzhu.edu.cn |
|
公共管理學院 |
公共管理、行政管理等專業 |
黃老師 |
020-39366783 |
ggglxyrc@gzhu.edu.cn |
|
經濟與統計學院(含金融研究院) |
理論經濟學、應用經濟學、金融學、統計學、數據科學與技術等專業 |
許老師 |
020-39366825 |
jjytjxy@163.com |
|
法學院 |
法學等專業 |
錢老師 |
020-39366726 |
lawxyrc@gzhu.edu.cn |
|
新聞與傳播學院 |
新聞傳播學等專業 |
吳老師 |
020-39366790 |
xwxyrc@gzhu.edu.cn |
|
音樂舞蹈學院 |
音樂學、舞蹈學等專業 |
阮老師 |
020-39366687 |
ywxyrc@gzhu.edu.cn |
|
美術與設計學院 |
美術學、設計學等專業 |
吳老師 |
020-39366713 |
artxyrc@gzhu.edu.cn |
|